6月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应邀做题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线上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为威尼斯37266庆祝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于冬云教授主持,孙书文院长做总结发言,学院300余名师生和来自湘潭大学的部分师生在线聆听。
刘建军教授演讲过程中
刘建军教授从阅读的分类意识开始谈起,指出消遣式阅读、欣赏式阅读与学术性阅读的区别。其中学术性阅读是经过训练的阅读,面对的对象是作家描写的世界。文学批评者在进行学术性阅读之时具有双重任务,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关注作家创作的文本是否真实,注意作家创作世界与本真世界之间的联系。学术性阅读的基本要求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自觉性,基本的知识储备,密切联系现实需要。
刘建军教授重点阐述了学术性阅读的主要任务,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刘教授以硕士生论文开题为例,指出论文开题之“题”应是问题,而不是题目。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应是出自现实需要的具体问题,任何重大问题都会在具体问题中体现出来。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清楚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其次要进行分析评判,不能把作者的方法当成自己的方法。
刘建军教授还谈到学术性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在学术性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清晰的逻辑意识,把握清楚重要情节。要注重读的过程,经典作品要反复阅读:第一次阅读关注内容,第二次阅读关注作品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技巧,再继续阅读延伸把握作品的细节和场景。谈及方法,刘教授指出,关注细节应放在第一位,把握细节的能力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体现;要通过细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交流讨论环节,刘建军教授就师生提出的“在文本阅读中如何避免从多义阐释滑向过度阐释”“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能否不受前人影响形成独创性观点”“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给出了细致精准、深入浅出的解答。谈及“在文本阅读中如何避免从意义阐释滑向过度阐释”时,刘教授认为,阐释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用理论生搬硬套,否则就会走向过度阐释。
孙书文院长和于冬云教授总结了刘建军教授此次学术讲座。孙书文院长从做学问应注重生命体验与理论积累、“在不疑处有疑”、追求学问的哲学趣味三个方面对讲座进行了学术总结,指出学术研究既要有深度,又要有温度,诚挚邀请刘教授再次做客威尼斯37266。于冬云教授高度评价了刘建军教授的学术报告,认为刘教授此次讲座将高度专业性的学术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在兼顾学理性的同时又极“接地气”,例证丰富,风趣幽默,极具启发性,令在场师生获益匪浅。
刘建军教授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威尼斯37266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吉林省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出版基金、艺术基金评审委员。承担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一般项目10多项,3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3次获得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还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华为优秀教师奖等。主编《20世纪西方文学》等全国教材10多部。出版有《演进的诗化人学》《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圣俗相依:刘建军教授谈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等学术专著10部。
撰稿:杜莹莹、宋宝平
审核:毛建雷、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