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学术报告]周郢教授:泰山文化与古代文学


2019年12月25日 20:21  点击:[]

12月19日下午,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周郢教授应邀做客威尼斯37266,在教学二楼2313报告厅作了题为“泰山文化与古代文学”的学术报告。讲座由贾振勇副院长主持,威尼斯37266部分教师以及众多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周郢教授演讲中

贾振勇教授担任主持

周郢教授认为,泰山文化与古代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学经典,大都曾提及泰山;许多文学大家的生平、家世也与泰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本次报告中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泰山诗中的辛弃疾行迹。南宋词人辛弃疾之早年行迹,除从学于刘瞻、随祖父北察燕山及参加耿京起兵三事外,其他概莫能详。陆游有作于嘉泰三年的《客有言太山者因思青城旧游有作》一诗,此诗初看不过是寻常吟咏山水之作,但若细加考释,内中却蕴含有重要史实。首先,诗题中的“客”,身份大有来历。此人向陆游称述旧游泰山之经历,事非寻常。因为此时泰山早已沦陷于金,生长于南宋本土的人士,根本无缘远涉敌境登临此山。而此“客”曾亲登泰山,其应非出南宋本土,而是一位自金投宋的“归正人”。符合这一特殊身份,而又在嘉泰三年这一时段与陆游有交集者,唯有辛弃疾一人。依辛、陆二家年谱所列,辛弃疾于是年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六月十一日到任;时陆游退官还乡,居山阴鉴湖畔之三山。二人因有往还,且过从甚密。席间交谈,辛弃疾追述起南归之前登泰山之闻见,引发陆游感慨,援笔记入诗中。辛弃疾故家济南,与泰山近在咫尺,又颇好游览,曾登灵岩寺;因此,周郢教授根据陆诗所述,推断出辛弃疾早年的一段经历。虽为推考,当合实际。

第二个话题围绕灵岩寺诗碑中的借兵暹罗案展开。日本侵略朝鲜的“壬辰之役”爆发后,明朝政府曾提出征用暹罗国兵进击日本本土的战略,即“借兵暹罗”。但这一事件在明代的文献记录中鲜有记载,成为明朝遗留的重要悬案。“借兵暹罗”这一倡议的发起人程鹏起,史书对其生平经历及其在借兵案的具体活动语焉不详。当代学人对此亦未能取得进展,致使此案关键人物的形象仍然扑朔迷离。周郢教授根据泰山石刻著录线索,在泰山灵岩寺中寻获一方碑石,所载内容与此次“借兵暹罗”案有密切关系。明廷在壬辰之变后,迫于战争需要,开启民间建言献策的渠道,此举为程鹏起上书“借兵暹罗”敞开通道。恰逢暹罗使臣到来,“借兵暹罗”议案由此被正式提上庙堂。在接到暹使正式表奏后,明朝政府决定采纳“借兵”之议,并立即派遣程鹏起,与归国之暹罗贡使同赴海外,进行外交联络。但当使团行至占城时,突然接到明廷中止出使的诏令。据《灵岩寺诗碑》众诗可知,出使中止的原因是“谤书”构陷,而并非《明史》所载“暹罗兵卒不出”。行至半途的程鹏起虽然其“一片雄心犹未已”,但随着战局变化与明廷国策的改易,终无力回天。由程鹏起发起并实施的“借兵暹罗”至此大幕收场。万历三十五年夏,应长清知县王之土之邀,避暑灵岩,与寺僧论禅,又向诸家赠诗,附以己作,汇刻一碑,立石寺中。此块碑石收录明代邹元标、王穉登、邢侗、杨道宾、叶向高、黄克缵、徐梦麟、陆梦履、江湛然、刘亮采、刘敕与程鹏起赠答诗,共12题15首。其留记一时屐痕的《灵岩寺诗碑》,却为后世澄清“借兵暹罗”案提供了难得史料。

活动现场

第三个题目则是依据泰山石刻探讨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人物林四娘的原型与本事。在清代两大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与《红楼梦》中,均出现了林四娘的人物形象。在《聊斋》中,她是遭难而死,魂恋故墟,长袖宫装,于月夜哀吟亡国之曲的诗人才女;而在《红楼》中,则是姿色绝冠、武艺精超,为报夫仇,于沙场血战殉情的姽婳将军。这一姓名相同(林四娘)、身份相同(衡府宫人)而事迹迥异的文学形象,其原型与本事引起了后世学者极大的探研兴趣。而今,与这段衡宫哀史有密切关联的刻石——《圆寂靖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重见天日,可藉以重考这一文学公案。此块刻石由清初莱芜朱廷佺所书,记载了衡世子妃李姑之坎坷一生。此墓志不仅能成为衡王世系补遗的凭证,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中所披露的明清之际衡府宫眷的起伏惨切的命运,而若林四娘确有其人的话,她与墓志主人李妃生当同时,居于同地,甚至还可能就是刻石中写到的“宫妾”之一。因此,墓志所记,为了解历史上的林四娘,展示了一段真实的背景资料。在林四娘本事探寻中,争议最多的莫过于她的死因——是死于“寇”(李自成部),还是死于清。从墓志的记载可以看出,真正制造衡府悲剧的元凶,不是“逆闯”而是清廷:“及囗兴有命,徙诸王及眷属入京。(李)妃……以赤缣自缢于殿中,去地丈馀,一时宫妾从死者甚众。”墓志所述仅是前衡世子妃一房的情形,推想衡府其他宫室的境遇只会益加凄惨。在清代官方文献中,不少记载可与墓志互证,《聊斋》中写到林四娘之死,两处出现“十七年”之语,或也是用史笔记之。清初王士禛笔记中林四娘故事的一处细节,今也能从《李姑墓志》中找到参证。

谭洁教授发言

学生发言

学生发言

学生发言

在交流互动环节,周郢教授就听众提出的“泰山为何与封禅之典联系如此紧密”“如何理解五岳真形图”“泰山石敢当原型解读” 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答。

于冬云教授总结发言

讲座结束后,于冬云教授对周郢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本次讲座的浓厚学术氛围和学术价值。于冬云教授指出,周郢教授无实证不学文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严谨的同时又能兼顾历史、考古、文学文本、前沿采风,可谓纵横捭阖。本次讲座贯通文学史知识,巧用实证材料,为我们生动地解说了泰山文化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联系,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认识。

活动合影

学者介绍:

周郢,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著有《泰山志校正》《泰山与中华文化》等著作10余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曾在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作泰山讲座。

【撰稿:刘源;摄影:杨雪;审核:张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