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钱志熙教授应邀做客威尼斯37266,于教学三楼3134会议室作了题为“诗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威尼斯37266陈元锋教授主持,古代文学、文艺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以及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钱志熙教授演讲中
陈元锋教授担任主持
钱志熙教授从“诗学”一词的含义讲起,他指出“诗学”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词汇,这个概念有一个传统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从西方引进的词汇。传统诗学一词的形成、使用及其所指向的对象即传统诗学体系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成果。传统的诗学的盛衰,更是与文人诗盛衰相联系。我们所说的传统诗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文人诗学。
关于诗学传统涵义的问题,钱志熙教授指出:“诗学”一词出现于唐宋时代,至元明清使用愈广,义理愈明。至近现代之际,朱光潜等人用传统的“诗学”一词翻译亚里斯多德《诗学》,诗学此后就成了文学及文艺理论的代名词,并且由传统的实践与理论批评双涵转为单指文学的理论与批评,有时还包括广义的文学研究。在现代的用例中,诗学还可扩大到整个美学领域,于是除“诗”之外的其他各种文体的理论,都可称为诗学,如戏剧诗学等。这其中,诗学一词又有一种用法,即从广义的文艺理论、美学返回到对诗歌本身,指诗歌理论及批评,有时也推广到一切有关诗歌的研究。其实这一义在很自然地接受传统的诗学的内涵,只是它的学理还是来源于中译西典的“诗学”,并且与传统诗学的涵义有明显的隔断。
“诗学”一词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有一种深层的联系。在它出现之前,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活动,已经经历很长的时期。但是可以用来适当地概括这些成果的“诗学”一词却迟迟没有出现。与“诗学”一词相邻而并行的是赋学、词学、曲学这几个词。这些传统文学术语及其对应的学术内涵,标志着中国传统的文学学科的成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背景,即“学”的问题,钱教授就此问题解释了“诗学”迟出的原因。他首先阐释“学”在中国古代的用法,又从王官之学、经学诗学、史家诗学等方面进行梳理。中国古代传统诗学的学科意识的确立,是在唐代诗歌创作繁荣之后。唐人之诗,出于风骚六朝,其实“学”的成份已经很明显了,但唐诗最主要的进展还在于创。宋人之诗,出于唐诗,并且也不废对唐前诗歌的学习,学的因素明显增加,而创因素有所减弱。学诗、诗学、诗为专门之学这样的意识,在宋代无疑强化。到了元代,承宋金的诗学而有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向就是回归唐诗。这一趋向明代仍在加强,并且对源流正变思辨得更深了。“诗学”及其内涵的诗为专门之学的意识,在这个时期可以说完全明确了。诗之所以可称为学,还有一个学术意识的内涵,即古代之学是包含道术两方面的,有道有术方才称为学。从事这种学的主体,则是士君子。所以,只有士君子之学问、创作才能称为学,不然只能称为艺。这也是“诗学”迟出的原因之一。
钱教授称,诗学是一门传统的学问。这门传统学问只有在掌握中国古代文人诗歌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同条共生这个整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现代的发展,明白这些前提后才能研究中国古代的诗学。但中国古代诗学有源与流之分。《诗经》、《楚辞》、汉乐府是中国古代诗歌之源,自王官诗学到汉儒诗学是中国古代诗论之源,文人诗学是中国古代诗学构成的一个整体,是它的流。不明白这一点,仍然是不能掌握中国古代诗学的整体。古代诗家的诗学整体上重于作,但也不乏于论。但是如果孤立地看论诗之语,往往会觉得只言片言,零散不成系统。所以,传统诗学的一个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另外一种方法是章学诚所说的“识古人之大体”。就传统诗学说,大体就是指历代诗学的渊源流变。学者必须在穷究这个基本的渊源流変,并且対所研的対象有整体的把握之后,オ能対其持学做出有效的叙述。
钱教授简述了诗歌史与诗学的重叠性质。诗歌史即是诗学史,传统上诗歌史与诗论史被分成两个领域,前者是一种艺术史,而后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术史,并且与观念史、思想史等领域有密切的联系。但是诗歌史其实离不开诗论史。比如言志、缘情、比兴、讽喻等,我们一直将其作为诗论领域的东西,并且各有其观念史的理路。但是,这些诗学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诗歌创作实践的影响,可以说体现在诗歌史中。如果我们只是梳理这些观念、范畴的历史,而没有将其在诗歌创作实践历史同样地勾勒出来,就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诗论史。同样,如果我们的诗歌史没有将上述观念在创作实践上的体现及其历史演变叙述出来,这个诗歌史也是不完整。所以诗论史、尤其是诗学范畴史,与整个诗歌史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
在交流互动环节,钱教授与师生积极互动,对于硕士生、博士生提出的诸多问题给予详尽的解答。文艺学专业李江峰副教授就“在研究过程中对西方的理论的关注途径”问题与钱教授进行交流与探讨,给在座师生带来了新的思想启迪。
陈元锋教授总结道,诗学是一个广阔的学术领域,钱教授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入手,简要的梳理了一个诗学的概念史。以文人诗学为核心,从王官诗学、经学诗学、史家诗学到文人诗学的成立,经历了一个由艺到学、由技进乎道的过程。陈元锋教授表示钱教授的讲座对研究诗学深有启发并谈到了两点体会。首先,钱教授的学术研究具有通观的视野并且论证方法深细绵密,正如讲座中说的那样考辨源流、识大体,不论从学理上还是从方法上都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发;其次,钱教授的学术研究坚持以文学为本位,重视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研究,这也是北京大学从林庚、袁行霈、陈贻焮到葛晓音、钱志熙等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
活动现场
学者介绍:
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文系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精品课程"古代文学课"主持人。现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选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国学研究》编委等。著有《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中国诗歌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陶渊明传》、《唐诗近体源流》、《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等。
【撰稿:赵佩宏;摄影:王新宇;审核:陈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