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正文

[学术报告] 党圣元教授:诗文评——我们的“文化乡愁”


2019年12月06日 19:52  点击:[]

12月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圣元教授应邀做客威尼斯37266,于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作了题为“诗文评:我们的‘文化乡愁’”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威尼斯37266长孙书文教授主持,文艺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以及文艺学、美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报告。

党圣元教授演讲中

党圣元教授从讲座题目谈起,他指出,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建构发展过程实际是一种“文化离乡”的过程。自新文学产生以来,传统的诗文评在新文学批评的形态下被边缘化,但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而言,中国传统诗文评似乎一直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而又永远无法割断、无法舍弃的“文化乡愁”。“文化乡愁”存在的价值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唤醒我们对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文化身份认同、重新定位的意识,更能激发我们对于民族文学精神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文化自为意识。

“乡愁”与“乡情”是有区别的。“乡愁”是身处异地的人,尤其是身处异地而又生病的人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和眷恋,凝结着丰富的感觉,甚至是恐惧之感。“乡愁”是一种情节,一种症候。“乡情”则是游子回到家乡故土的高兴与愉悦之情。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乡愁”向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沉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作为文化记忆的“乡愁”对于处于现代化、工业化文明进程中的我们来说,体现为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乡愁”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怀旧的文化行为。“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自身民族精神的依恋。“乡愁”的存在,能让我们产生“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回味“乡愁”,我们才能更好的感受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坚定的走向未来。现如今,我们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与回归精神故乡的过程。

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就一直是一个“乡愁”人。对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而言,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已经是一个“儿童见面不相识”的“陌生人”了。尽管如此,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思乡、怀乡的情愫一直存在,还乡的意念始终存在。传统文学理论批评、中国固有的诗文评,就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乡愁”。“文化乡愁”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活动现场

党圣元教授着眼高度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为的新时代,认为文化自信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传承发展与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在发展创新中传承是应有之义,对当代中国文论的理论创新和建设而言,更是如此。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要想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感,要想守护、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传统,就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贯穿“记住乡愁”和“返本开新”这两个意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跨国资本化的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正面临着来自于西方话语霸权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当代中国文论的发展,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支持,而传统文论、美学的思想话语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话语体系建构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发现和重视传统文艺思想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党圣元教授主张,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当代选择”和“大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

党圣元教授对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做了简要的定义式的阐述。他认为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是传统文论资源与当代文论话语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一种理论视域,是传统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艰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文论与当代文论互相融通的内在结合点。党教授指出,传统文论当代价值的发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思想生成过程;传统文论的本体性意义和当代价值形成于古今文论对话的过程之中。因此,彰显和重视传统文论当代价值的过程,就是传统文论的当代意义和当代理论叙事功能的创生过程。就如何发现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这个问题,党教授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传统文论作为当代文论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角”。二是强调在对传统文论价值进行研究和阐述过程中的“当代眼光”和“当代选择”。三是充分重视传统文论对于当代中国文论之思想内涵、美学意蕴、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文化原典意义。四要捕捉和响应当下思想文化发展新趋势中的时代性主题,深刻认识传统文论与当代文论各种思潮之间的对话、互动、互补的关系。五是要在问题意识、提问方式、内涵阐释、价值判断等方面,克服以往研究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完全以西方文论作为选取和品评尺度,使传统文论资源成为西方文论的注脚的学术弊端。

孙书文教授表示,正如梁启超所说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作用,学术报告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大学来说必不可少,是大学里学术的独特风景线。党教授所讲的话题有境界,传统文论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等大问题与当今的文化战略密切相关,党教授将大的问题落实到小的研究角度上以及党老师关于当代文论发展的许多观点都给我们很多启发。同时,孙教授借此指出,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开题选择有感觉、有情感、有情感的话题,做起来才有意义。

孙书文教授发言中

学者介绍:

党圣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理论批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主编学术论著十余种。科研成果多次获奖。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科研基金项目、院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现正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撰稿:相家云;摄影:张梦莹;审核:赵红芳】

关闭